李三才和顾宪成都有着伟大的抱负,但是他们的抱负不一样。顾宪成是道德的追求者和践行者,用王阳明的话说,是“问道德者”。问道德者关心的是过程,是问心无愧。李三才是功名的追求者和践行者,用王阳明的话说,是“问功名”者。问功名者关心的是结果,是成王败寇。顾宪成是道德家,李三才是政治家。所以,顾宪成为人光明磊落,为人处世令人信服。李三才则需要施展阴谋诡计,行事作为自然有争议之处,也必然触犯他人的利益。这样一来,对李三才的批评也多了起来。但是,顾宪成是办事认真而且执着的人,他认准了李三才就要力挺李三才,这就等于引火烧身。此后,凡是反对李三才的,同时也反对东林;而东林诸同志为了捍卫他们的政治楷模,谁反对李三才就是他们的敌人。本来是相互扶持,却变成了相互拖累。
事情到了这一步,矛盾自然也就尖锐起来。因为任何批评、任何表扬,都有其片面性,顾宪成和东林书院同志所批评的人,难道就一无是处?顾宪成和东林同志所褒扬的人,如李三才,难道就十全十美?这些矛盾在对一些具体的人物、事件的态度上形成分野,于是在士大夫中形成了一个又一个与东林观点对立的政治群体。以山东人为主体的被称为“齐党”,以湖广为主体的被称为“楚党”,以浙江人为主体的被称为“浙党”,以南直隶昆山人为主体的叫“昆党”,以宣城人为主体的叫“宣党”,等等。而所有这些“党”,又给东林人士冠上一个名称,叫“东林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