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一地区的语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?在语言学本科生的考试里,这会是个很不错的问题:“假设有一块幅员辽阔的地区,其上通行的多种语言为方言连续体,在数百年的时间里,它受控于一个人数相对较少的外国血统的统治阶层,这些人所说的语言,与当地通行的语言没有紧密的关系。你认为,该地的方言和统治者的语言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?”答案可能是这样的:“当地方言(底层)将受精英语言(上层)影响,但就长期而言,统治阶级会转变:先使用双语,接着彻底放弃自己原来的语言。”学生们不必非得想到印度的情况才能推测出答案。这个问题同样很好地描述了公元5世纪末日耳曼法兰克人统治高卢之后,高卢北部发生的情况;10世纪初,维京人占领诺曼底之后,诺曼底发生的情况;1066年,这些维京人变成的诺曼人征服了英格兰之后,英格兰发生的情况——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。
这一现象在南亚是如何演变的呢?首先,在整个德里苏丹和莫卧儿时期,地方语言都借用了大量波斯语词汇,其中许多有着阿拉伯语的起源,少数还掺杂了突厥语元素。经常有人说,这主要发生在军事营地(也就是urdu)里,但这并不准确。不管统治精英多么努力地保持自己的独立性,都不得不与下层阶级互动。语言互动不仅发生在军营,也发生在商店和市场、宫殿和清真寺、酒馆和妓院里(发生在后一种场合的语言互动程度恐怕还更大)。通过这些接触,人们会学习并开始运用新单词。这就是印地-乌尔都语(或印度斯坦语)当中为什么会有大量波斯词汇,比如JAVāN(年轻的)、PARDA(窗帘)、DARIā(河流或海洋),以及不少阿拉伯语词汇,如KITāB(书)、JAHāZ(船)和DUNIYā(世界)。今天,使用印地-乌尔都语的人并不认为这些词是“外来的”或“借用的”,一如我们不认为river(河流)、curtain(窗帘)、simple(简单)和very(非常)是法语(这几个英语单词分别来自RIVIèRE、COURTINE、SIMPLE和VERAI,最后一个在现代法语里是VRAI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