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简犊出版方式中,有“齐简”“等简”之说,也就是简牍文献形成后,把串联在一起的竹简木牍截成一样长的形制。而关于简牍形制出现源流的问题,虽然战国以前的简牍现在还未出土,不过根据文献记载以及推理,西周时期甚至更早的殷商时期已出现简牍,周初政治家周公旦曾说“唯殷先人,有册有典”,西周宣王时期的《诗经·小雅·出车》有“岂不怀归,畏此简书”的记载。“典”“册”“简书”是简牍的书制形式。最典型的“册”,是用绳韦编连的简牍载体的象形文字。值得注意的是,我们讨论的简牍,大部分是竹木质地的,其实简牍还有玉简、石简、骨简和草简等。
本文的作者身处东汉时期,已创作出完备、具体的关于竹木简牍形制的篇目。据此可以得知,竹简木牍这一古老的出版载体的制作方式和制造技术,已臻于成熟并被广泛使用。
(郭雨晴)
[1] 粟:尚未去壳的小米。
[2] 舂(chōnɡ):将食物放在臼里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