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军攻占宁波后,由于受到兵力和季风等方面的限制,暂时停止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。璞鼎查本人也于1842年1月返回香港。
第四节 杭州湾与长江下游的战斗
英军连陷浙东三座重镇,清政府上下顿形一片慌乱。道光帝虽对大举袭犯东南沿海的“逆夷”深怀震怒,但是英军沿海北犯,闽浙海疆防务形同虚设,不堪一击,更使他手足无措。由于东南诸省督抚大员的虚词蒙蔽和捏造推诿,清廷始终没有明确掌握侵华英军的战略意图,也使其防守部署抓不住要害,忽而京津重地,忽而东北根本,恰于长江腹地,防备空虚。而守土有责的钦差、将军和封疆大员们,多是惧敌如虎、贪生怕死的误国之辈,值敌来犯之际,或弃守逃遁,或妥协求降。道光帝虽日日引领东南,企盼捷音之至,但他所盼来的却是一道道要塞失手、重镇陷敌的奏章。而侵华英军则秉承英国政府既定的战略方针,将战火一步步燃烧升级,由沿海地区扩大到长江下游腹地,犯慈溪,陷乍浦,攻吴淞,掠上海,占镇江,切断中国东西、南北纵横交通动脉,把战争的主动权牢牢地控制在手中。
一 扬威将军来了
清廷游移不定、战和两端的方针,致使沿海防务陷于松弛。厦门失守后,道光帝曾传旨沿海将军、督抚加强防备,下令从江西调兵2000名赴福建增援,从陕西调兵2000名分赴天津、山海关,从吉林调兵1000名赴山海关,从黑龙江调兵1000名赴锦州。很显然,清政府的防守重点在于京师周围和奉天等处。当英军在半月之内连陷浙东三城之后,清廷再次受到极大震动,同时意识到其防守部署的失策,乃又手忙脚乱地调整部署。1841年10月11日,清廷急急下旨调黑龙江、吉林、陕西等省兵赴山海关、锦州等处布防,并要求直隶总督讷尔经额、山东巡抚托浑布于英人可登岸之处加意防守;同时传旨将前旨所调赴闽之江西兵2000名改调赴浙,听候调遣。次日,清廷复下旨令湖广总督裕泰再挑选湖北、江西两省兵各1000名驰赴浙江前线,并令浙江巡抚刘韵珂于湖北、江西兵到齐后,会同裕谦迅速进剿。10月13日,清廷又传旨江苏巡抚梁章钜,令将上海制炮局所造4000斤铜炮10尊解往吴淞口试验,并会同提督陈化成详加准备,周密布置。如兵力尚单,可会商调拨。10月18日,清廷又传旨将前旨调赴山海关之陕西兵改派赴浙;并谕令陕西巡抚富呢扬阿饬令第二、三批陕兵迅速赴浙,并促湖广总督裕泰飞饬前调之湖北、江西、安徽等省官兵计6000人火速赴浙。同一天,道光帝又下旨授奕经为扬威将军,哈哴阿、胡超为参赞大臣,驰赴浙江办理军务。10月19日,其再下旨令署河南巡抚鄂顺安挑选河南兵1000名赴浙。20日,清廷复谕授文蔚为参赞大臣,随同奕经赴浙会办军务。至此,清廷飞调各省赴浙官兵已逾万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