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注释]
[1]本诗原题为《江上值雪,效欧阳体,限不以盐、玉、鹤、鹭、絮、蝶、飞、舞之类为比,仍不使皓、白、洁、素等字,次子由韵》。欧阳体:指欧阳修,他在颍州(今安徽阜阳)《咏雪》诗,诗中禁用玉、月、梨、梅、练、絮、白、舞、鹅、鹤、银等咏雪常用字入诗(《居士外集》卷四)。次子由韵:作诗和(hè贺)他的弟弟苏辙。宋以后的人作诗唱和,习惯上要用原诗的韵脚,这叫次韵,也叫步韵。
[2]沧浪髭:水青色的胡须。
[3]澌:流冰。
[4]霍然:突然。九野:九州之地。
[5]天王:天子。轩:殿前檐下平台。
[6]献寿:庆寿,献物以表敬意。
[7]屐:鞋之一种,多为木底,有齿。
[8]板:笏板,大臣上朝用以记事的手板。阶墀:台阶。
[9]咻咻(xiū休):呼吸声。
[10]隼(sǔn笋):鹗,猛禽。
[11]卮(zhī知):盛酒器。
[12]弋猎:射猎。弋,以绳系箭射。
[点评]
嘉祐四年(1059)作于新滩至夷陵(今湖北宜昌)途中。此诗前半部分写江峡雪景,禁用一般咏雪常用的喻象和字词,难度很大。青年苏轼却凭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形象的能力,调动视觉、听觉、触觉、感觉和大胆想象,运用正写、侧写、夸张、渲染等多种手法,因难见巧,把雪天江上的景象写得有形态、有声色、有气势、有神韵。特别是“青山有似少年子”二句,以人拟山,形象新奇风趣,非常精彩。后半部分叙写雪中人间苦乐不均的景象和自己喜欢雪中打猎的豪情,同样寓庄于谐,生气勃勃。清代汪师韩《苏诗选评笺释》卷一评云:“岩壑高卑,人物错杂,大处浩渺,细处纤微,无所不尽,可敌一幅王维《江干初雪图》。”赞赏此诗画境奇丽动人,评得精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