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宗会昌二年(公元842年),杜牧来到黄州当刺史。当时的黄州非常落后,没有扬州那样繁华,没有那么多的青楼红馆和酒肆茶楼供他丰富的夜生活。他初来乍到很不适应,写了一首诗《忆齐安郡》记录他初到黄州的生活:“平生睡足处,云梦泽南州。一夜风欺竹,连江雨送秋。格卑常汩汩,力学强悠悠。终掉尘中手,潇湘钓漫流。”这和他写的“青山隐隐水迢迢,秋尽江南草未凋。二十四桥明月夜,玉人何处教吹箫”完全不一样,扬州那个地方是彻夜笙歌。可是黄州这里没有夜生活,他一生的觉都是在黄州睡的。因为没有别的可干,晚上只能睡觉,只能听着风把房外的竹子吹得哗哗响。竹子成了黄州的一个标志。今天在遗爱湖的生态修复工程中有“大洲竹影”一景,就是对竹影黄州的恢复。王禹偁、苏东坡和杜牧在诗中都写到黄州古城的竹子,“一夜风欺竹,连江雨送秋”。当时黄州城外就是长江,但是现在改道了。所以说,那时的黄州不是一个人文高地,也不是美丽的古城,而是有点偏僻和落后的。
杜牧在黄州写了三十多首诗。他在这里很少能够像在扬州时那样风流倜傥,郁闷的时候偏多。他的祖父杜佑是历史学家,所以杜牧从小受了家里的影响,喜欢历史,喜欢对天下山川做评判,又喜欢军事。他的《罪言》,针对藩镇割据、国家分裂的情况,上书皇帝力主削藩,恢复国家统一。这篇文章深得当时的宰相李德裕的欣赏,说他是个有大才的人,但这些才华在黄州用不上。因此,在苦闷之中,他写了《赤壁》。这首诗是继李白之后,更加明确地说明赤壁之战就是在这里发生的。杜牧在诗中直接点明赤壁之战就是发生在这里,“东风不与周郎便,铜雀春深锁二乔”。估计当时是有人在赤壁的江水里捞鱼,结果捞到了赤壁之战时所用的兵器,所以有“折戟沉沙铁未销”之句,他根据这个推断,黄州就是赤壁之战的发生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