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士奇这个人小时候家里是很穷的,但杨士奇非常好学,因而学问很高,他并非科举出身,甚至曾经为了糊口做过很多年私塾老师。杨士奇能进入仕途得益于别人的推荐,建文元年(公元1399年)朱允炆下诏召集文臣编修《太祖实录》,杨士奇因为才华出众得到举荐,被征召为翰林,纂修《太祖实录》。就这样杨士奇算是正式踏上仕途了。杨荣、杨溥二人则是通过正常的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,并且杨荣、杨溥二人都是建文二年(公元1400年)的进士,因此两人也算是“同年”,两人考中进士后被授予的官职都是翰林编修(该官职的职责为诰敕起草、史书纂修、经筵侍讲等,该官职设置的目的是培养政府所需人才,担任此官职的人则类似于现代的实习生)。
由此可见,“三杨”进入仕途的时间十分接近,并且三人都在翰林院任职,年龄相仿加上志同道合,使得三人有所接触,并结下了友谊。但要指出的一点是,杨士奇虽然也在翰林院任职,但是与杨荣和杨溥不同,其在当时担任的官职并不是翰林编修,而是“吴王府审理副”(其职责为“佐审理正掌推按刑狱之事”,也就是各地藩王封国内掌管刑罚的二把手,一把手则是审理正)兼“实录纂修官”,直到明成祖朱棣即位后,杨士奇才改任为翰林编修。不过,“三杨”虽然在建文初年便进入了中央政坛,但是终建文一朝,“三杨”却并没有受到重视,处于一个边缘地位,估计都没怎么见过建文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