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过了几年,曹操升任丞相,再一次召他担任府中的文学掾职务。司马懿难以推辞,只得就职。他这个崭新的岗位—“文学掾”里的“文学”,不单单是后世所理解的“文学艺术”,而是汉代察举科目“贤良文学”里的“文学”,实际上包括了以“经学”为本的内容。汉代官方将“经学”造诣视为选举人才之范本,而非后世的书画辞赋之技。司马懿身为丞相府文学掾,具体的职事应该是负责各州郡明经通学之士的选拔、考核及服务。
那么,以司马懿之学识,他配不配得上这个新岗位呢?《晋书》里写他:
博学洽闻,伏膺儒教。
《太平御览》也引用虞预所著的《晋书》评论他:
上(指司马懿)虽服膺文艺,以儒素立德,而雅有雄霸之量。
这说明他在经学上的造诣确实相当高。他后来在劝谏曹操远征西蜀时,讲了一句“圣人不能违时,亦不失时矣”的箴言,它就是自《易经》中引用而来的。而司马懿晚年所作的《述怀诗》:
天地开辟,日月重光。遭遇际会,毕力遐方。将扫群秽,还过故乡。肃清万里,总齐八荒。告成归老,待罪舞阳。
全诗铿锵激越,文采斐然,可谓“华而且实”。所以,深通国典、畅晓诗文的司马懿出任文学掾,自然是才符其职的。在这个岗位上,他和四方汇聚而来的文人雅士们广为交游,取长补短,打成一片。所以,曹丕、陈群等士人精英才会与他深交为友,并以文化为纽带结成了利益共同体。而且,东海郡儒林高第王朗、王肃父子才会对他高看一眼,和他司马氏结为“门当户对”的姻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