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解:〔弘景曰〕竹类甚多。笋以实中竹、篁竹者为佳。于药无用。
〔颂曰〕竹笋,诸家惟以甘竹笋为最贵。然苦竹有二种:一种出江西及闽中者,本极粗大,笋味殊苦,不可啖;一种出江浙及近道者,肉厚而叶长阔,笋味微苦,俗呼甜苦笋,食品所宜,亦不闻入药用也。
〔时珍曰〕晋武昌戴凯之、宋僧赞宁皆著《竹谱》,凡六十余种。其所产之地,发笋之时,各各不同。详见木部竹下。其笋亦有可食、不可食者。大抵北土鲜竹,惟秦、蜀、吴、楚以南则多有之。竹有雌雄,但看根上第一枝双生者,必雌也,乃有笋。土人于竹根行鞭时掘取嫩者,谓之鞭笋。江南、湖南人冬月掘大竹根下未出土者为冬笋,《东观汉记》谓之苞笋,并可鲜食,为珍品。其他则南人淡干者为玉版笋、明笋、火笋,盐曝者为盐笋,并可为蔬食也。
|诸竹笋|
【气味】甘,微寒,无毒。
【主治】消渴,利水道,益气,可久食。(《别录》)利膈下气,化热消痰爽胃。(宁原)
|苦竹笋|
【气味】苦、甘,寒。
【主治】不睡,去面目并舌上热黄,消渴,明目,解酒毒,除热气,健人。(藏器)
理心烦闷,益气力,利水道,下气化痰,理风热脚气,并蒸煮食之。(《心镜》)
竹笋
治出汗中风失音。(汪颖)
干者烧研入盐,擦牙疳。(时珍)